香噴噴的美食不但能滿足人們的基本生存需要,還是大家體味、享受生活的重點。然而,如果你的嘴巴裡時而“燒把火”、“破個小洞”,在觸碰中感到燒灼的刺痛,不免讓人煩心不已。別看這口腔潰瘍不大,防治起來可需要“三管齊下”。
切斷誘因
實際上,復發性口腔潰瘍是口腔黏膜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人群中發病率約為20%,分為輕型、口炎型和重型口腔潰瘍,其中80%屬於輕型。它的發作常常是有跡可循的,因此,在生活中進行有針對性的預防非常重要,這可以降低口腔潰瘍的發作頻率。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避免損傷口腔黏膜。尤其是牙齒不規整或有假牙的人,由於摩擦口腔黏膜,很容易頻繁出現潰瘍。因此需要糾正咬唇、咬頰、咬舌等不良習慣,拔除殘牙或改裝不合適的假牙。
2.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過度疲勞。長期睡眠不足、勞累過度是口腔潰瘍反復發作的常見誘因,這些不當行為會耗傷人體陰血。陰虛則火旺,常會從口腔黏膜上“出火”,引起口腔潰瘍。
3.保持心情舒暢、樂觀開朗。中醫認為,如果長時間受到煩躁、憂郁、壓抑等不良情緒的困擾,很容易產生“郁火”,這也是導致口腔潰瘍的常見原因。
4.注意口腔衛生。很多人因為疼痛不敢刷牙,這樣是不對的。起潰瘍期間仍要保持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的習慣,可用加鹽涼白開水,也可用藥物漱口液,減少口腔細菌,防止因食物殘渣而加重繼發感染。
5.飲食盡量清淡,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病從口入”,口腔潰瘍也不例外,在飲食的五味中,“辣”是最上火的。易上火的人一定要盡量避免攝入過多辛辣燥熱的食物,如辣椒、胡椒、花椒、生蒜、大蔥等。典型的食物包括麻辣燙、紅油火鍋、水煮魚、毛血旺等。此外,具有溫熱性質的食物,包括牛羊肉、臘肉、鲫魚、帶魚等,以及荔枝、橘子、菠蘿、桂圓、石榴等“熱性”水果,如果過多食用也會上火。需要強調的是,喝烈酒也會“火上澆油”。酒精本身就是熱性的,如果在吃辛辣油膩食物的同時,喝大量烈性酒,無異於“火上澆油”。
另外,時下已經到了夏季,在中醫的五行學說裡,一年分為春、夏、長夏、秋、冬五個季節,五髒的心對應著夏季,是容易“心火旺”的時節。很多人會出現煩熱、口干、口腔潰瘍、小便短黃、盜汗、失眠多夢等症狀。除了上述日常生活方面的調理,還可以適量吃些對口腔潰瘍有輔助治療作用的食物。如大白菜湯、清炒豆芽、涼拌豆腐、清炒茼蒿等,都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水煮山藥、蓮心紅棗湯、杏仁核桃羹、糯米紅豆粥等有滋陰補氣的作用。
局部用藥
止痛促進愈合
治療“原發病”重在解決引起口腔潰瘍的根本問題,減少發作。然而一旦長了潰瘍,在局部用藥緩解疼痛、促進愈合才是“當務之急”,能有效緩解病情,顯著提高生活質量。
促進愈合的藥物很多見,中藥以桂林西瓜霜、冰硼散、珍珠粉等散劑為主,西藥主要為含皮質激素、抗生素或生長因子的乳膏和膜劑等。選用局部用藥時,可以先試用中藥再試用西藥。
治“原發病”
減少發作
口腔黏膜由於容易受到牙齒、牙套、燙辣食物等“外力”的傷害,因此更容易破潰。如果注意觀察,我們會發現,有的人雖然偶爾長一兩個口腔潰瘍,但最多一星期就能愈合;可有的人不但經常受口腔潰瘍困擾,而且往往十多天才能恢復,他們往往有以下身體不適。
胃腸道功能紊亂。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便秘、痔瘡等胃腸道疾病患者,復發性口腔潰瘍的發病率會明顯增高。這是因為,人體全身黏膜結構是相似的,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的主要病損在消化道黏膜,與此同時,他們的口腔黏膜也較為“脆弱”。胃腸道疾病患者易發口腔潰瘍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它影響人體對維生素的吸收。同樣的道理,不愛吃蔬菜水果的偏食者也易得口腔潰瘍。
營養缺乏、貧血。尤其是缺乏鐵和B族維生素的人,口腔黏膜很容易受損破潰。
激素水平改變。有些女性月經前經常長口腔潰瘍,懷孕後就消失了,而在分娩後孩子快一歲時,潰瘍又開始出現。這主要是因為,女性體內的黃體酮等性激素對口腔黏膜具有保護作用,懷孕時黃體酮水平升高,口腔潰瘍就少發或不發。分娩後,性激素水平逐漸恢復到孕前,保護作用減弱,潰瘍就又會復發。
免疫紊亂。任何會引起免疫功能紊亂的因素,都可能誘發口腔潰瘍。
另外,糖尿病、血液病、結核病等慢性病患者,由於黏膜的營養供應不良,也容易出現口腔潰瘍。
屬於上述情況的患者,如果病情較嚴重,在醫生的指導下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才能減少或避免發生口腔潰瘍。
需要注意的是,口腔潰瘍可以是一種病名,更是一種症狀。許多口腔黏膜病都會出現潰瘍,除了最常見的復發性口腔潰瘍,還有口腔結核、口腔鱗癌、口腔扁平苔藓、盤狀紅斑狼瘡、多形紅斑、白塞病、克隆氏病等。治療方法不盡相同,如口腔鱗癌應盡快手術;口腔結核要注重抗結核治療;口腔扁平苔藓、盤狀紅斑狼瘡、白塞病等,應抓緊在醫生的指導下接受免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