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潰瘍和糜爛的病程和預後不一樣。潰瘍一般病程較短,一旦愈合,就“干脆利落”,淺在的和良性的潰瘍愈合後都無瘢痕,但深及肌層的潰瘍和惡性口腔潰瘍例外。糜爛一般病程較長,反復遷延,而且愈合過程“拖泥帶水”,但糜爛一般不留瘢痕。
兩者在顯微鏡下的表現不一樣。潰瘍表現為上皮連續性有中斷,糜爛比較淺表而無上皮連續性的中斷。當潰瘍和糜爛不太典型時,鑒別就會有難度,但只要細心觀察,一般來說還是可以區別的。值得提出的是,這兩種病損是可以相互轉化或兩者同時存在。
在臨床表現上糜爛與淺表潰瘍是有區別的。口腔潰瘍可由全身或局部因素引起,各種潰瘍雖有上皮內或上皮下,淺層或深層,急性或慢性,良性與惡性之分,但都有凹陷性;外形規則,呈圓或橢圓形;邊界周圍正常粘膜“經緯分明”。而口腔糜爛,臨床表現為與正常粘膜表面齊平的充血和糜爛,並無凹陷,上覆滲出性假膜,形狀多樣,並不規則,與周圍正常粘膜間界限不清。
與復發性口腔潰瘍易混淆的疾病
1、性潰瘍
老年人多見,潰瘍多不規則,可呈菜花狀,邊緣外翻,基底出現浸潤性硬結,無明顯疼痛,病程長,經久不愈或逐漸擴大,病檢可見癌變細胞及組織。
2、傷性潰瘍
往往有明顯的局部刺激因素且潰瘍發生部位及形態與刺激因素吻合,去除刺激後潰瘍很快愈合,但如果任其發展,則有癌變可能。
3、核性潰瘍
形態不規則,基底暗紅色桑套樣肉芽組織增生,潰瘍經久不愈,病理檢查見特征性結核結節或結核性肉芽腫。
4、腔黏膜單純疱疹
好發於嬰幼兒及年老體弱者,早期以成簇的小水疱為主要表現,疱破後會融合成較大的糜爛面或不規則的潰瘍。復發與誘因有明確關系,復發前常伴有咽喉痛、乏力等前驅症狀,發病期間多伴有明顯全身不適。
1、病程規律。良性口腔潰瘍經常反復發生。惡性口腔潰瘍常不會復發,而一旦發病就遲遲不愈合。
2、潰瘍愈合的時間。良性口腔潰瘍一般僅需數天至數周就可以愈合。惡性口腔潰瘍則呈進行性發展,數月甚至一年多都不愈合。
3、全身情況。良性口腔潰瘍患者較少出現全身症狀,頸部淋巴結不腫大,或雖腫大但不硬、不粘連。惡性口腔潰瘍患者則相反,可出現發熱、頸部淋巴結腫大、食欲不振、消瘦、貧血、乏力等表現。
4、潰瘍面的形態。良性口腔潰瘍一般形態比較規則,呈圓形、橢圓形或線條形,邊緣整齊,與周圍組織分界清楚,潰瘍面的基底部較平滑,觸之柔軟,疼痛明顯。惡性口腔潰瘍形態多不規則,其邊緣隆起呈凹凸不平狀,與周圍組織分界不清,潰瘍面的基底部不平整,呈顆粒狀,觸之硬韌,和正常黏膜有明顯的區別,疼痛不明顯。
5、對藥物的敏感程度。良性口腔潰瘍患者一般在應用消炎防腐類藥物進行治療後效果明顯,愈合較快。惡性口腔潰瘍患者若應用此類藥物進行治療,療效常不明顯。復發性口腔潰瘍與白塞氏病的鑒別診斷中醫學認為口腔潰瘍是由於情志不遂,素體虛弱,外感六淫之邪致使肝失條達、脾失健運、肝郁氣滯,郁熱化火、虛火上炎熏蒸於口而患病,長期的反復發作將直接影響患者整個機體的免疫功能,引起代謝紊亂,出現口臭、慢性咽炎、便秘、頭痛、頭暈、惡心、乏力、精力不集中、失眠、煩躁、發熱、淋巴結腫大等全身症狀,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生活,甚至造成惡變或癌變。
1、復發性口腔潰瘍是口腔粘膜中最常見的一種病,經常因感冒、熬夜、飲食、情緒及婦女月經期等為誘發因素,好發於唇、頰、舌緣等,在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均能出現,一年四季均能發生,潰瘍有自限性,能在5-10天左右自愈,但嚴重者則此起彼伏,長期不愈合,嚴重影響病人的飲食及生活。
2、白塞氏病除復發性口腔潰瘍外,還伴有眼部病變、生殖器潰瘍以關節疼痛、皮疹等其它部位病變,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常伴有系統損害,較復發性口腔潰瘍嚴重,預後也較差。
以上預防口腔潰瘍的症狀,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讓口腔潰瘍遠離家庭,兒童及體弱者最需注意口腔潰瘍造成的身體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