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潰瘍,又稱為“口瘡”,是發生在口腔粘膜上的表淺性潰瘍,大小可從米粒至黃豆大小、成圓形或卵圓形,潰瘍面為凹、周圍充血,可因刺激性食物引發疼痛,一般一至兩個星期可以自愈。口腔潰瘍誘因可能是局部創傷、精神緊張、食物、藥物、激素水平改變及維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
中醫認為,其多由心脾積熱、陰虛火旺引起。
灸相關穴位可以改善心脾功能,驅除積熱,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重點艾灸穴位
百會
位於頭部,在前發際正中直上5寸,或兩耳尖連線的中點處
神阙
位於腹中部,臍中央
內庭
位於足背,在第二趾、第三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
湧泉
位於足底部,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在足底第二趾、第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
預防護理
平常應注意保持口腔清潔,常用淡鹽水漱口,戒除煙酒,生活起居有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堅持體育鍛煉,飲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少食辛辣、厚味的刺激性食品,保持大便通暢。婦女經期前後要注意休息,保持心情愉快,避免過度疲勞,飲食要清淡,多吃水果、新鮮蔬菜,多飲水等等,以減少口瘡發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