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簡析”
復發性口腔潰瘍又稱復發性阿弗他潰瘍、復發性口瘡,是最常見的口腔黏膜病。病損表現為孤立的、圓形或橢圓形的淺表性潰瘍,具有周期性、復發性及自限性特點,病因不明確,發病因素包括免疫、遺傳、環境等以及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潰瘍性結腸炎、肝膽疾病等系統性疾病。由於病因尚不明確,治療效果不很理想。
“症狀表現”
1.輕型阿弗他潰瘍:最常見。潰瘍不大,數目不多,每次1~5個,孤立散在,直徑為2~4mm,圓形或橢圓形,邊界清楚。好發於角化程度較差的黏膜,如唇、頰黏膜。發作時潰瘍有“紅、黃、凹、痛”特點,即外周有約1mm的充血紅暈帶,表面覆有淺黃色假膜,潰瘍中央凹陷、基底軟,灼痛感明顯。復發有規律性,一般分為發作期、愈合期、間歇期。發作期又分為前驅期和潰瘍期。前驅期黏膜局部不適、觸痛或灼痛;約24小時後出現白色或紅色丘疹狀小點,2~3天後上皮破損,進入潰瘍期,再經4~5天後紅暈消失,潰瘍愈合,不留瘢痕。發作期一般持續1~2周,具有不治而愈的自限性。間歇期因人而異。一般初發間歇期較長,以後逐漸縮短。因刺激痛而影響言語、進食和心情。
2.重型阿弗他潰瘍:又稱復發性壞死性黏膜腺周圍炎或腺周口瘡。潰瘍常單個發生,大而深,似“彈坑”狀,直徑可達10~30mm,深及粘膜下層直至肌層。周邊紅腫隆起,基底較硬,但邊緣整齊清晰,表面有灰黃色假膜或灰白色壞死組織。初始好發於口角,其後有向口腔後部移行趨勢,如咽旁、軟腭、腭垂等,可影響說話和吞咽。發作期可長達月余甚至數月,也有自限性。疼痛較重,愈後可留瘢痕,甚至造成舌尖、腭垂缺損或畸形。常伴低熱乏力等全身不適症狀和病損局部區域的淋巴結腫痛。
3.疱疹樣阿弗他潰瘍:又稱口炎型口瘡。潰瘍小,直徑小於2mm,但數目多,可達數十個,散在分布於黏膜任何部位。鄰近潰瘍可融合成片,黏膜發紅充血,疼痛較重。唾液分泌增加,可伴頭痛、低熱、全身不適等症狀。愈後不留瘢痕。
“藥店治療”
1.藥膜:有保護潰瘍面、減輕疼痛、延長藥物作用的效果。一般在基質中加入金霉素、氯已定、表面麻醉劑、糖皮質激素等。
2.含漱液:含一定比例的消毒液。每日4~5次,每次10ml,含於口中5~10分鐘。
3.含片,如溶菌酶含片、西地碘含片,有抗菌、抗病毒、收斂和消腫止血作用。
4.散劑:冰硼散、西瓜霜等,局部塗布,每日3~4次。
5.腎上腺皮質激素:抗感染、抗過敏、減少炎性滲出、抑制組胺釋放。常用潑尼松,每日10~30mg,分3次口服,病情控制後逐漸減量,維持量每日5~10mg。不可長期大量服用。
6.昆明山海棠片,有良好的抗感染作用,長期應用應注意血象改變。每次0.5mg,每日3次。辨證施治。
方案:
1.復方氯已定含漱液+復方慶大霉素膜+溶菌酶含片+維生素B2+葡萄糖酸鋅
2.度米芬含片+蜂膠口腔膜+B族+VC
3.西地碘含片+冰硼散+昆明山海棠片+葡萄糖酸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