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王大爺總在受一種小病的困擾——口腔潰瘍,不僅吃飯的時候會“吃一口飯,皺一下眉”,平時就是說說話也疼得厲害。王大爺發現,每到換季的時候,他都會出現口腔潰瘍的毛病,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中醫認為,季節交替的時候,人體容易出現上火的情況,尤其以上焦火最為常見,而上焦火會導致口腔疾病的發生。筆者在走訪各大醫院的口腔科門診時,醫生也表示,最近來看口腔潰瘍的患者比以往明顯增多。
導致口腔潰瘍的原因很多,首先口腔潰瘍與免疫有著很密切的關系。有的患者表現為免疫缺陷,有的患者則表現為自身免疫反應,也就是由於各種因素,使人體正常的免疫系統對自身組織抗原產生免疫反應,引起組織的破壞而發病。
其次是與遺傳有關系,在臨床中,復發性口腔潰瘍的發病有明顯的家族遺傳傾向,比如父母一方或雙方若患有復發性口腔潰瘍,那麼,他們的子女就比一般人更容易患病。
另外,復發性口腔潰瘍的發作還常常與一些疾病或其他因素有關,如消化系統疾病、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慢性或遷延性肝炎、結腸炎、貧血、傷風感冒、偏食、消化不良、腹瀉、發熱及睡眠不足、過度疲勞、精神緊張、工作壓力大、月經周期的改變等。
隨著一種或多種因素的活躍、交替、重疊,就會出現機體免疫力下降,免疫功能紊亂,也就造成了復發性口腔潰瘍的頻繁發作。
口腔潰瘍在中醫來看,有“心火旺盛”、“脾胃積熱”、“陰虛火旺”、“脾胃虛寒”及“肝寒犯胃”等幾種類型。“上火”的臨床表現范圍比較廣,症狀也表現不一。
“肝火”會有一些煩躁、失眠、干咳無痰、舌紅的表現;“心火”如果是“虛火”則表現為低熱、盜汗、心煩、口干等,“實火”表現為反復口腔潰瘍、口干、心煩易怒;“肺火”有咯血、咳嗽、黃痰等症狀;“胃火”如果是“虛火”,則表現為輕微咳嗽、飲食少、便秘、腹脹、舌苔少,“實火”表現為上腹不適、口干口苦、大便干硬。
兒童易發“肺火”,青年人多是“肝火”,中年人多是“胃火”,老年人易發“虛火”。一般來說,上焦火導致口腔潰瘍的情況最為常見。這類患者一般還表現為口干舌燥、舌質發紅等。
患上惱人的口腔潰瘍,除了針對症狀的治療以外,也可試試一些清火的方法。
竹葉通草綠豆粥
取粳米150克、綠豆30克、淡竹葉10克、通草5克、甘草2克,將淡竹葉、通草、甘草剁碎裝入紗布袋,與綠豆、粳米一起加水放置30分鐘,再以文火煮制成粥,早晚分食,可以清熱瀉火,解毒斂瘡。
生地青梅飲
取青梅30克、生地15克、石斛10克、甘草2克,加水適量,同煮20分鐘,去渣取汁。每日1劑,分2~3次飲服,連用數日即可見效。此方有養陰清熱、降火斂瘡的作用。
蓮子甘草茶
取蓮子15克、綠茶5克、甘草2克,一起放入茶杯內,沖入開水浸泡,代茶頻飲,可起到清心火的功效。
五倍子枯礬白糖方
取五倍子36克、枯礬24克、白糖2克,先將五倍子炒黃,加入白糖炒片刻,以糖熔化完為度,倒出晾干,然後與枯礬共研細末,用香油將藥末調成稀糊狀,塗於口腔潰瘍患處,每日2~3次,數日即可見效。
鮮藕蘿卜飲
取生蘿卜數個、鮮藕500克,將兩者搗爛絞取汁液,用來含漱,每日數次,連用3日即可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