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小兒口腔潰瘍?
口腔潰瘍,指的是口腔內的黏膜表皮細胞,因種種原因而發生上皮層破壞、脫落,因而暴露出下面的黏膜下層或結締組織層。由於這部分組織層含有血管、神經,因此臨床上表現出有紅色破皮表面、疼痛,甚至出血的現象。
小兒口腔潰瘍原因是什麼?
手足口病——這種病也有與疱疹性口炎相類似的症狀,好發於5歲以下幼兒,具有流行性。患病後口腔損害遍布於唇,頰、舌、腭等處,為很多小水疱,極易破裂,破後形成多個小潰瘍,除口腔部位外,在手掌、足底、臀部皮膚上亦可出現分散的小水疱,所以稱之為手足口病。
口瘡——比較常見,但是病因不一。有的是因為口腔黏膜有不明顯的傷口造成的,有的是因為壓力過大造成的,還有的是因為食物中缺少維生素B。初期口腔黏膜會有灼燒感,接著會發紅,並形成許多小潰瘍,相當疼痛。常見部位在舌側黏膜、口腔底部和舌頭部位。
外傷——凡是燙傷、刺傷、誤食有腐蝕性的東西等,都會引起口腔黏膜受傷,繼而引發潰瘍。
藥物過敏——特殊體質的寶寶可能會因為藥物或感染等不明原因,而引起所謂的“多形性紅斑疾病”,這時寶寶身上會出現靶形紅斑,眼睛、嘴唇、口腔,生殖泌尿道均有發炎、潰爛的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寶寶的口腔潰瘍有時也可能與其精神因素有關。比如寶寶因為某些事而過度興奮或憂慮,都會促使口瘡性潰瘍的發生。還有,使用些含有香料的牙膏或者塗抹一些含刺激性的藥物,也會引起寶寶口腔潰瘍。
小兒口腔潰瘍有何症狀?
口腔黏膜上的淺表性潰瘍,顆粒可從麥粒至黃豆大小,成圓形或橢圓形,潰瘍面微凹如同菜盤底、周圍充血呈紅暈狀,可有自發性疼痛或因食物刺激後產生疼痛,一般7~10天內可自行痊愈。
口腔潰瘍初起時,黏膜充血、水腫,很快出現大小不等的潰瘍。潰瘍常發生於舌、頰內黏膜,唇內黏膜及上腭,有時也可蔓延至口角及咽喉。潰瘍邊緣很清楚,潰瘍面上多覆蓋一層黃色膿苔,醫學上稱為假膜,這層假膜不易剝離,如強行剝離後可形成糜爛面,有時潰瘍成片,可引起下颌淋巴結腫大。
小兒口腔潰瘍飲食上如何護理?
口腔潰瘍患者需注意口腔衛生,每次進食後,可用鹽開水、生理鹽水漱口,也可用藥物漱口液,防止因食物殘渣加重繼發感染。此外,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也非常關鍵。
首先,要減少對潰瘍面的刺激,盡量少吃刺激性調味品,如辣椒、醋、姜、蔥、八角等。這些食物不但會誘發疼痛,還會刺激潰瘍面,使其進一步擴大。
其次,減少對潰瘍的摩擦,因此要少吃油煎食物和其他太過粗糙堅硬的食物,如炸排骨、炸雞腿、堅果之類。再次要講究營養,均衡飲食,除每天食用魚、肉等葷菜外,還必須多吃新鮮蔬菜、瓜果,尤其是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等。這類食物雖然入口時會刺激創面造成一定的疼痛,但對加速潰瘍面的愈合非常有好處。
第四,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如豆制品、雞蛋等,減少進食的“痛苦”。
第五,別吃過燙的食物,開水或滾燙的湯並不能殺滅潰瘍面的細菌,反而會造成刺激。因此,待食物冷卻到室溫後再進食是最好的選擇。在潰瘍發作期還要注意少食多餐,千萬不要因為怕痛而少吃甚至不吃。
如果潰瘍面積太大,影響進食,在敷藥的同時,可以吃些松軟、易消化和流質的食物。比如加肉熬爛的粥、新鮮果汁、蔬菜汁等。秋季,天氣燥熱,可以在治療的同時,配合食療,有利於防治口腔潰瘍,又可以祛火。
治療小兒口腔潰瘍有何偏方?
治療兒童口腔潰瘍,媽媽們還可采取以下簡單易行的方法:
1、將維生素C藥片1~2片壓碎,撒於潰瘍面上,閉口片刻,每日2次。此方法治療潰瘍效果較好,但對潰瘍面有較大刺激,會引起疼痛,一般對象為年齡稍大的兒童。
2、選用全脂奶粉,每次一湯匙並加少許白糖,以開水沖服,每天2~3次,臨睡前沖服效果最佳。通常服用2天後潰瘍即可消失。
3、將西瓜瓤搾取瓜汁後含於口中,約2~3分鐘後咽下,再含服新瓜汁,反復數次,每天2~3次。
4、將雞蛋打入碗內拌成糊狀,同時取綠豆適量放入陶罐內,用冷水浸泡十幾分鐘,再用火煮沸約2分鐘,在綠豆未熟時,把綠豆水倒出沖雞蛋花飲服,每日早晚各一次。
5、將鮮芭蕉葉用火烤熱後貼敷口腔潰瘍處,每日2~3次。
6、取西紅柿汁含口中,每次含數分鐘咽下,一日多次,也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口腔潰瘍如何預防?
口腔潰瘍的原因很多,但不可否認的是,相當一部分的口腔潰瘍與某些營養物質攝入過少有關。因此合理飲食對口腔潰瘍往往是安全和有效的,至於對維生素的補充,應本著“缺什麼補什麼,缺多少補多少”的原則,不要盲目補充。目前對口腔潰瘍的治療基本是對症治療,只能減輕疼痛或減少復發次數,所以預防尤為重要。
補充維生素飲食調節也很重要,盡量吃清淡的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可以清理腸胃,有助於保持大便通暢;少食辛辣、厚味的有刺激作用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