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啊口腔網
  1. 首頁
  2. 口腔常見疾病
  3. 口腔基本知識
  4. 口腔護理保健
  5. 口腔百科
  6. 口腔疾病治療
 啊啊口腔網 >> 口腔常見疾病 >> 口腔癌 >> 口腔癌基本常識 >> 食火鍋不當可誘發口腔癌

食火鍋不當可誘發口腔癌

  火鍋是冬天的傳統美食。冷風起,邀三五好友一起圍爐小坐,吃著熱氣騰騰的火鍋,開懷暢飲,這在許多人看來簡直是人生一大幸事。然而,幸福中往往潛伏著隱憂。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口腔科蔡華雄副主任、消化內科陳其奎副教授告訴記者,火鍋吃多了或食用方法不正確就會引起疾病,最常見的是口腔黏膜損害、寄生蟲病以及急性痛風,甚至可能患上口腔癌!

  據介紹,吃火鍋對口腔黏膜的刺激較大。因為火鍋濃湯的溫度可高達120℃,而口腔適宜接受的溫度在60℃以下,不經冷卻就吃的話,很容易燙傷口腔、舌部、食道以及胃的黏膜,並加劇原有的口腔黏膜炎症。蔡華雄指出,有的人吃完又燙又辣的火鍋後,口腔裡竟然“掉皮”,其實是黏膜受燙傷後脫落。

  口腔黏膜最易受刺激

  口腔黏膜受損害後,在過燙過辣的食物反復刺激下會增生,呈現出白斑。蔡華雄表示,口腔黏膜白斑是相當危險的情況,它屬於癌前病變,如果白斑出現在三個危險區域,即舌腹(舌頭背面)-口底、軟腭部、口角的頰三角區,癌變的幾率更高,大約超過50%的患者會轉化為口腔癌。白斑的易發人群多為中老年人,如果長期吸煙、口腔黏膜經常燙傷,更容易誘發該病。

  據了解,由於白斑的手術治療有一定難度,對發生在危險區域的白斑,一般會在切掉後再補上一塊黏膜,但復發率非常高,有時甚至會加速癌變,反而得不償失。因此,目前對白斑只能采取被動預防、觀察控制的措施,除非發生癌變才會動手術將其切除。

  白斑的危險之處還在於其不痛不癢不潰破,患者往往很難察覺,有時則會把它與潰瘍和“鵝口瘡”混淆。蔡華雄指出,白斑患者能感覺到口腔上皮粗糙變厚、有異物感,能看到一塊明顯的白斑,刮擦不掉。而潰瘍有痛感,黏膜潰破,輕微的潰瘍則會自動好轉。“鵝口瘡”則由真菌感染,如果用棉棒刮擦,白色斑塊會剝脫。一旦口腔黏膜白斑發生潰爛,則說明已經發生了癌變,必須通過手術切除。

  有的人吃完火鍋就會嘴角生瘡,或在嘴唇上方長出一排紅色的小水疱,也就是俗稱的“上火”。這其實是單純疱疹感染,雖無痛感,但有的人可能發展為疱疹性口炎和疱疹性牙龈炎。除了燙傷,火鍋配菜入口時也會刮傷黏膜,如果在口腔內已經有創面的情況下繼續吃火鍋,就有可能出現發燒等繼發感染。此外,如果燙傷了食道黏膜,食道癌變的風險也大為增加。

  吃魚生小心“蟲”入口

  新鮮的魚生、牛羊肉在滾熱的湯水中一燙,馬上放入口中,嘗起來真是爽滑鮮美。然而,陳其奎指出,這樣做很可能把寄生蟲帶入口。不潔豬肉中多帶有囊蟲,而吃不潔蝦蟹有可能感染肺吸蟲病。火鍋配菜中常見的魚生如果不經過充分燙熟,人食用後可能引起肝吸蟲病。據介紹,寄生蟲如果寄生在膽管,可能導致膽結石和膽囊炎,寄生在肝部,則會引起肝纖維化和急性或慢性肝損害。

  另據了解,海鮮、動物內髒、蘑菇和酒與體質、疲勞等因素一樣,都是引起痛風病的“罪魁禍首”。上述食物中的“嘌呤”雖然帶來鮮美味道,但一旦攝入過多且不能排出體外,引起尿酸在血液中沉積,就會導致痛風病。

  痛風病隨著火鍋盛行

  痛風初起時經常是莫名其妙的腳趾“扭”傷,反復出現紅腫疼痛,如果得不到控制,尿酸就會進一步引起關節變形,直至腎髒損害、功能衰竭。痛風屬於“富貴病”,患者中85%都肥胖。許多患者運動少、應酬多,發病年齡從以前的50歲以後提前到目前的30歲左右。

  除了吃火鍋時喜歡涮海鮮、動物內髒和蘑菇,不少市民還喜歡喝火鍋清湯,覺得湯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有的人少吃肉多喝湯,以為這樣就可以預防痛風了,卻不知道經長時間浸泡,食物中的嘌呤已脫落溶於湯中。

  吃火鍋不宜過燙過急

  醫生告誡,火鍋的確好吃,但食用時一定要以健康為原則,不宜吃得過燙過急,口腔有疾病的情況下也不宜吃得過辣。要把食物冷卻到60℃以下再入口,處理火鍋配菜時要將肉切薄、多燙,蔬菜要多沖洗,且最好是到大商場、菜場購買火鍋用料和配菜,確保食用衛生安全。

  針對有些人習慣消夜時去吃火鍋,陳其奎指出,這樣容易給腸胃造成負擔,導致營養過剩,而“熱火鍋+冰鎮飲料”的食用模式,也會對消化功能造成不良影響,因而都不宜提倡。

Copyright © 啊啊口腔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