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的症狀
口腔癌症狀錯綜復雜,是一種比較頑固的口腔疾病,對於口腔的一些不清潔症狀,大家一定要及早清理,避免口腔癌的發生。另外除了口腔癌的治療外,患者一定要注意自身的症狀,那麼以下是口腔癌臨床表現詳細介紹。
口腔癌患者的臨床表現
1、疼痛
早期口腔鱗癌一般無痛或僅有感覺異常或輕微觸痛,伴發腫塊潰瘍時始發生較明顯的疼痛,但疼痛程度不如炎症劇烈。因此當病人主訴疼痛,特別是牙龈痛或舌痛時應仔細檢查疼痛處有無硬結、腫塊與潰瘍。若疼痛或舌痛時應仔細檢查疼痛處有無硬結、腫塊與潰瘍。苦疼痛局部有上述體征,應高度懷疑該處有癌症。
在口腔癌中,舌癌與牙龈癌早期主訴疼痛者比較多。如果疼痛的部位跟口腔腫塊潰瘍的部位不相符的話,那麼就需要考慮一下腫瘤有可能在向其它的部位擴散的可能性。牙痛一般都是因為牙龈癌所引起的,也可以能使因為頰粘膜癌、硬腭癌、口底癌或舌癌擴散侵犯牙龈或舌神經所導致。耳痛、咽痛可以是口咽癌的症狀,亦可以是舌體癌侵犯舌根或頰、硬腭、牙龈,或側口底癌向後侵犯咽側壁而引起。
2、斑塊
口腔鱗癌位於淺表時可呈淺表浸潤的斑塊,此時不作活組織檢查難與白斑或增生性紅斑相鑒別。
3、潰瘍
口腔鱗癌常發生潰瘍,典型的表現為質硬、邊緣隆起不規則、基底呈凹凸不平的浸潤腫塊,潰瘍面波及整個腫瘤區。
4、腫塊
口腔鱗癌起源於口腔粘膜上皮,其腫塊是由鱗形上皮增殖而成。無論向口腔內潰破形成潰瘍或向深部浸潤,其形成的腫塊均較淺表,其粘膜上總可見到癌組織病變。
另外,口腔癌多數是先向附近的頸部淋巴結轉移的,有的時候它的原發灶很小,症狀還不明顯,頸部的淋巴結已經有轉移。變大,因此如果突然法相頸部出現淋巴結腫大,那就需要好好檢查口腔部位。
5、舌頭運動與知覺
舌頭之活動性受到限制,導致組嚼,吞咽或說話困難,或舌頭半側知覺喪失,麻木,皆應盡早查明原因。6颚骨與牙齒:颚骨的局部性腫大,導致臉部左右不對稱,有時合並知覺異常,或牙齒動搖等症狀。
了解口腔癌疾病的常見症狀是非常有必要,可以能夠盡早的發現病情,這回病情的治療帶來了非常積極的作用,所以我們要不斷的豐富自己的醫學知識,這對於我們自己以及家人都是非常有好處的。
口腔癌是一類慢性的病理過程,在其進入典型的或明顯的癌症病變之前,需經歷數年,甚至十數年的口腔粘膜的癌前病變過程。它多見於口腔表淺部位,有利於醫生和患者自已直接檢查發現,便於早期診斷,及時防治。
目前口腔醫務界認為:口腔粘膜白斑病、口腔粘膜紅斑、扁平苔藓和粘膜下纖維增生應視為口腔癌前病變。其中以口腔粘膜白斑病的患病率最高,癌變的可能性也較大。
目前口腔醫務界認為:口腔粘膜白斑病、口腔粘膜紅斑、扁平苔藓和粘膜下纖維增生應視為口腔癌前病變
經過多年的研究認為,口腔癌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
1,長期嗜好煙、酒
口腔癌患者大多有長期吸煙、飲酒史,而不吸煙又不飲酒者口腔癌少見。
2,口腔衛生差
口腔衛生習慣差,為細菌或霉菌在口腔內滋生、繁殖創造了條件,從而有利於亞硝胺及其前體的形成。加之口腔炎,一些細胞處於增生狀態,對致癌物更敏感,如此種種原因可能促進口腔癌發生。
3,異物長期刺激
牙根或銳利的牙尖、不合適的假牙長期刺激口腔黏膜,產生慢性潰瘍乃至癌變。
4,營養不良
維生素A缺乏可引起口腔黏膜上皮增厚、角化過度而與口腔癌的發生有關。人口統計學研究顯示攝入維生素A低的國家口腔癌發病率高。
也有認為與微量元素攝入不足有關,如食物含鋅量低。鋅是動物組織生長不可缺少的元素,鋅缺乏可能導致黏膜上皮損傷,為口腔癌的發生創造了有利條件。另外總蛋白和動物蛋白攝取量不足可能與口腔癌有關。
5,黏膜白斑與紅斑
口腔黏膜白斑與增生性紅斑常是一種癌前病變。
6,,相關病變
(1),口腔癌與癌前病變之關系
許多人都有頰黏膜內側發生白色潰瘍或水疱的經驗,常發生於有壓力,睡眠不好或飲食習慣改變(如水果不足)之際,一般二周內會痊愈;如超過二周未痊愈,必須作檢查,以排除上皮性細胞癌發生的可能。
(2),口腔黏膜顏色發生變化
正常的上皮是粉紅色,出現白色或紅色兩極化的顏色皆是不正常。如紅中帶白,則是比較嚴重的狀況,再如舌尖出現深紅中帶有白色點狀,高度懷疑癌變的發生。
(3),潰瘍
超過二周以上尚未愈合的口腔黏膜潰瘍。
口腔癌疾病的發生,給患者帶來了非常嚴重影響,我們通過了解上面的這些病因,可以有效地刺激去掉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有一個健康良好的體魄做出努力,我們所做的這個努力是很值的,因為身體健康才是第一位的。
口腔癌的治療方法
口腔癌疾病的發生不是偶然的,我們自身以及外界因素的影響造成了疾病的發生,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醫療水平有了顯著提高,治療方法也出現了多元化發展,那麼口腔癌疾病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
一、手術治療
手術切除和放射治療放療仍是治療口腔癌的兩種最有效方法,兩者綜合應用常優於單獨應用。化學治療化療目前仍屬輔助治療,用於手術前或與放療配合應用。選擇手術抑放療,除決定於病情外,還取決於經治醫生的臨床經驗與技術以及醫院的條件設備。應客觀地估計病人情況采用多學科會診的方法來決定治療方案。口腔癌治療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第1次治療是否正確。
具備以下條件可采用手術治療:
1,無遠處轉移:能在安全邊界內切除原發灶與頸轉移灶;
2,病變屬放療效果差者;
3,手術切除引起的口腔功能損傷不大,或雖大但通過重建或赝復能使其得到相當程度的補償並取得病人的同意。
通常口腔癌病人初次就診時極少伴有遠處轉移。如疑有遠處轉移,特別是原發癌較小時,應首先排除第2個原發癌。口腔腺樣囊性癌可較早發生遠處轉移,但此癌病程長,原發灶尚可切除者仍可考慮手術。
估計手術可完整切除原始腫瘤與頸轉移灶外,還可切除其周圍一定量的正常組織而不危及重要組織如頸內動脈、頸總動脈、腦組織等,即可考慮手術切除。CT雖有助於估計癌瘤侵犯范圍,但仍可在術時發現其侵犯范圍比原先估計的要大。這種情況在術前應充分考慮。
手術野殘留肉眼可見的癌組織即使很少,亦將使手術治療失敗或大大降低治療效果。術前估計能完整切除癌瘤但可能安全邊界不夠,經過術前放療和/或化療後癌瘤有縮小亦可考慮手術,亦可先手術後放療。
二、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無論是單用或與外科手術綜合應用,在口腔癌治療中均起重要作用。對早期病變采用外照射配合間質插植治療可獲得手術切除同樣的效果,並可保持美容、正常咀嚼、吞咽及發音功能,使患者生存質量提高。對中、晚期病變尤其是出現頸淋巴結轉移時,單純放療療效較差。理想的治療方案選擇需經放射科與外科醫生互相配合,根據病變的解剖部位、浸潤范圍、頸淋巴結轉移程度以及病人全身情況等制定綜合治療方案。
1、外放射治療
適用於因各種原因不能接受間質或手術綜合治療者,以及治療後局部復發或病變廣泛行姑息治療者。
2、術前放療
目的是控制原發灶或頸部淋巴結的亞臨床病灶,減少手術時的播散機會,同時使腫瘤體積縮小,使原來不能手術的腫瘤病灶變為可以手術,從而提高了手術切除率,減少了局部復發率。
3、術後放療
適用於手術後癌腫殘留或病理檢查提示切緣有癌組織或切緣離腫瘤組織邊緣小於0.5cm的病例。術後傷口愈合即可進行放療。
4、間質放療
鐳針組織間插植治療在半個世紀廣泛應用於臨床,並對舌癌、頰粘膜癌、口底癌等的治療取得了滿意的局部控制效果
鐳針組織間插植治療在半個世紀廣泛應用於臨床,並對舌癌、頰粘膜癌、口底癌等的治療取得了滿意的局部控制效果。隨著人工放射性同位素192Ir、125I、198Au等的出現及後裝技術的發展,鐳針治療已為192Ir後裝間質治療所代替。
5、口腔筒照射
適用於病灶淺、易於暴露,並能保持照射位置的小病灶,且癌瘤浸潤深度小於0.5cm。作為外照射前或後的一種加量照射技術,采用千伏X線或電子束照射,使颌骨受量減少,腫瘤區劑量提高,減少後期並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