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煙草使用帶來的健康風險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得到充分證明,牛津的Doll教授對34434名男性醫生長達50年的前瞻性流行病學研究結果表明,英國男醫生的11種癌症死亡率與吸煙有關,其中就包括口腔癌和口咽癌。
口腔癌的發病率和發病部位與吸煙量和吸煙方式有直接關系,口腔癌的危險度與吸煙呈正相關關系。假設不吸煙者的危險度為1.00,每天吸10~19支煙的患者,患口腔癌的危險度上升到6.00;每天吸20支或20支以上者,患口腔癌的危險度為7.67;每天吸40支或40支以上者,患口腔癌的危險度高達12.4。吸煙與口腔癌的發生存在劑量相關關系,每日吸煙量和吸煙持續的時間是口腔癌發生的危險因素。事實上吸煙超過20年或每日吸煙多於20支的人有更易患頭頸部腫瘤的風險。大量研究還表明,已經戒煙的人比現在仍吸煙者患口腔癌的風險性要低,隨著戒煙時間的延長患病的風險逐漸降低。
口腔黏膜白斑是國際公認的癌前病變,口腔黏膜白斑與吸煙有密切關系,吸煙是口腔黏膜白斑的直接致病因素。紙煙在點燃時溫度約為200℃,抽煙時燃燒溫度很快增高到500℃~700℃,這樣的高溫可使口腔黏膜發生過度角化。嘴唇銜煙處常可見到灰白或灰褐色圓形或橢圓形白色斑塊。由於煙草中含有酚類、醛類、有機酸等物質,長期吸煙,煙草中的有毒物質能夠刺激口腔黏膜,從臨床上看,長期吸煙的人牙龈、頰部的黏膜均發紅而帶青紫色,並有白色水腫,這就是由吸煙引起的口腔黏膜炎。另外,吸煙時高溫可造成口腔黏膜接觸部分灼傷。口腔黏膜長期受到煙的刺激,可使黏膜上皮過度角化,這種煙草引起的不正常的黏膜過度角化,可以促使口腔黏膜白斑的發生。吸煙引起的上腭部黏膜角化發白、腭腺開口發紅的病損,被稱為尼古丁腭。
多數調查表明吸煙與白斑有密切關系:吸煙者白斑發生率高於不吸煙者(23.93%:0.21%);吸煙達20~30年以上者發病率明顯高於吸煙史在20年以下者;如終止吸煙,許多患者的白斑可自行消退或好轉。
長期以來,酒精被認為是導致口腔癌的危險因素之一。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酒精可以導致口腔癌,經常飲酒可增加口腔癌的患病風險,二者呈劑量依賴性。每日飲酒4~5次者患口腔癌的風險是不飲酒者的2~3倍,而7%~19%的口腔癌緣於重度飲酒。一次飲酒量的概念是指341ml啤酒,114ml果酒或43ml烈性酒。大量飲酒,是指飲酒超過適度飲用標准,如:每天飲酒超過三次,或每次或每日的飲酒量超過標准,每次至少5杯,每周最少有1次。平均飲酒≥120克/天者患口腔癌的危險性較高,其危險度隨飲酒量的增加而升高。飲酒者患口腔、喉、食管和肝癌的危險度增加,發病率隨飲酒量的增加而上升。如丹麥的口腔癌發病率隨飲酒量的增加而上升;北歐一些國家,如英國、芬蘭和新西蘭,吸煙量維持在穩定的水平或呈下降的趨勢,但飲酒量卻上升,其口腔癌發病率呈一定程度的提高。
口腔癌發生的危險隨飲酒頻率和持續時間的增加而升高。戒酒能逐漸減低危險性,在停止飲酒數年內患口腔癌的危險仍持續存在。口腔、食管和喉癌的發病危險在戒酒≥10年者中明顯降低。
美國大約75%口腔癌患者是由於飲酒和吸煙所致,而且多由於兩者的協同作用。幾乎所有的口腔癌患者飲酒,而非口腔癌者飲酒者明顯減少;口腔癌患者中幾乎所有的飲酒者同時吸煙,而幾乎所有的吸煙者同時飲酒。吸煙者患口腔癌的危險隨飲酒量的增加而上升,校正吸煙因素後,飲酒≥30杯/星期者的危險度提高至接近9倍;校正飲酒因素後,吸煙2包/天者的危險度提高至超過4倍。飲酒同時吸煙使患口腔癌的危險度上升,重度飲酒同時重度吸煙者的危險度是非飲酒吸煙者的37倍,提示酒精可加強煙草的致癌作用。
飲酒和吸煙密切相關,飲酒者通常吸煙,重度飲酒者往往同時為重度吸煙者,反之亦然。煙、酒為口腔癌的危險因素,在嚴格控制其中一種因素的暴露後,可觀察到另一種因素與患口腔癌有明顯的劑量相關關系,提示每一種因素都可單獨誘發癌症。但吸煙並不是酒精誘發癌症的必要前提條件,從不吸煙者或戒煙者口腔癌的發病危險仍隨飲酒量的增加而上升,這表明單獨飲酒可誘發癌症,酒精可與其他致癌物質相互作用而致不吸煙者發生癌症。但飲酒聯合吸煙的危險要高於其中每一個因素的單獨作用。
口腔癌是由諸多危險因素在較長時間內聯合作用所致,除吸煙、飲酒外,飲食和營養也與其發病密切相關。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避免煙、酒的不良刺激,保持充足、合理、均衡的營養等可有效預防口腔癌的發生。同時建議,要定期進行口腔檢查,早期發現口腔癌及癌前病變並及時治療,以達到避免或減少疾病困擾、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