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號:6037
第一作者: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口腔颌面外科鐘來平
背景:隨機試驗表明,與單獨標准療法相比,誘導化學療法聯合標准療法治療口腔鱗狀細胞癌(OSCC)並沒有顯著的生存效益。誘導化學療法很可能對具有明顯生物學特征的患者亞組具有療效,開發生物標志物或可幫助識別那些可能對某種特定療法具有反應的腫瘤患者。
方法:在一項對誘導化學療法(包括多西他賽、順鉑和5-氟尿嘧啶(TPF))進行的前瞻性、隨機III期試驗中,對256例接受治療的230例OSCC患者的治療前活檢標本進行GDF15免疫組化染色評估;使用體外和體內OSCC模型,對GDF15干預與細胞增殖、遷移、侵襲、集落形成和致瘤性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
結果:GDF15低表達預示著OSCC患者的生存期較好,特別是總生存期(P=0.049,HR=0.597)和無遠處轉移生存期(P=0.031,HR=0.562)。與GDF15高表達相比,GDF15低表達還預示著患者對TPF誘導化學療法的臨床反應較好(P=0.004)。OSCC中GDF15表達的降低可使AKT和ERK1/2的磷酸化作用增強,從而對細胞增殖、遷移、侵襲和集落形成以及腫瘤發生起到顯著的抑制作用(P<0.05)。同樣,GDF15過表達可通過降低AKT和ERK1/2的磷酸化作用,顯著促進細胞增殖、遷移、侵襲和集落形成(p<0.05)。
結論:GDF15表達可作為口腔鱗狀細胞癌的一種預後生物標志物。GDF15的低表達水平預示著口腔鱗癌患者對TPF誘導化學療法的臨床緩解率較高。GDF15可通過OSCC患者中的AKT和ERK1/2磷酸化作用促進腫瘤的發生和進展。
(實習編輯:徐潤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