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美國醫學會雜志·頭頸外科學》上曾發表了一項澳大利亞的研究,該研究的主要內容是口腔癌的發生主要位於有潛在牙源性或義齒性損傷部位,尤其是對於無其他危險因素的非吸煙患者。認識牙源性潛在癌症激發因素將對口腔癌預防和治療措施采用有重要影響。
研究回顧性分析了2001-2011年間在第三方中心醫院就診的患有口腔或口咽癌症的881例患者。通過分析患者的醫療記錄來明確口腔和口咽腫瘤的發生位置,以及腫瘤的發生與患者人口學資料、吸煙和飲酒習慣、並發症之間的關聯性。同時考察了牙科治療史,包括義齒的使用。
結果是390例口腔癌患者中87例(22%)以及334例口咽癌患者中48例(14%)為非吸煙者。女性非吸煙患者中有53例患口腔癌(61%),12例患口咽鱗狀細胞癌(25%)。舌側部是慢性牙源性損傷的潛在發生部位,有57例非吸煙患者(占患口腔癌的非吸煙者的66%)以及107例吸煙或有吸煙史患者的口腔癌(占口腔癌吸煙者的33%)發生於此,兩組間有顯著統計學差異(P<0.001)。牙龈和口底區癌症多發於老年患者,可能與佩戴義齒長期摩擦相關。26例患者在鄰近癌發部位處有牙齒畸形。
(實習編輯:徐潤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