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47歲的湯先生,煙酒槟榔常不停口,最終患上口腔癌,幾乎切除半邊臉。
古人雲:百物養生,莫先口齒。可見口腔保健在養生中的重要性。專家指出,對口腔健康危害最大的疾病是齲齒和牙周病。
經常愛吃甜食傷牙
齲齒,俗稱蟲牙、蛀牙,常表現為牙齒局部顏色變黃或發黑,呈特有的“墨浸樣”改變,發生在前牙時還影響到美觀。齲齒難以自動修復痊愈,常形成齲洞。患者在進食冷熱或酸甜食品時,有過敏疼痛症狀。
齲齒病損常由小到大,由淺入深,累及牙髓,最終只剩下殘冠、殘根,喪失牙體本有的咀嚼功能。
牙周病是人類最古老、最普遍的疾病之一。古印度最早的醫書《妙聞集》和我國戰國時代的《黃帝內經》中,均有關於牙周病的記載。
牙周病主要包括牙龈病和牙周炎兩大類,前者只發生在牙龈組織,表現為牙龈出血、紅腫、脹痛,繼續發展侵犯硬組織,產生牙周炎。而後者表現為牙龈炎症、出血、牙周袋形成、牙齒松動、咀嚼無力等,嚴重者牙齒可自行脫落或被拔除。
【專家提示】齲齒和牙周病,發病都與細菌的作用相關。簡單說來就是唾液在牙面上形成唾液薄膜,食物容易滯留在其表面,口腔裡的細菌便駐扎在滯留於牙面上的食物裡,依靠食物提供的營養而生活、繁殖。這個唾液薄膜、食物和細菌的混合物就叫做牙菌斑。
含糖的食物是細菌最喜歡的,所以人們說,常愛吃甜食傷牙。此外,吸煙、嚼槟榔、食物嵌塞、牙簽剔牙等,也可引起口腔不適,造成牙周病。
早晚叩齒老來不掉牙
我國傳統中醫推崇的叩齒吞津養生法,在口腔保健方面有很好的功效。俗話說“朝暮叩齒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
宋朝大文學家蘇東坡就有這個習慣,他曾說“盤腿而坐,叩齒三十六下,當會神清氣爽”。
方法為:全身放松,口目微閉,然後使上下牙齒有節奏地互相叩擊,铿锵有聲,一般以36次為佳。之後要輔以“赤龍攪天池”,即吞津。在叩擊後,用舌在腔內貼著上下牙床、牙面攪動,用力要柔和自然,先上後下,先內後外,可攪動36次。
當感覺有津液(唾液)產生時,不要咽下而是繼續攪動,等唾液漸漸增多後,以舌抵上腭部以聚集唾液,鼓腮用唾液含漱(鼓漱)數次,最後分三次徐徐咽下(咽津)。叩擊和攪動的力度和次數,可根據自己牙齒的健康程度而定。
【專家提示】每天堅持上述動作,不但能按摩齒龈,促進牙周血液循環,強壯牙齒,減少齲齒的發生,而且對提高聽力、預防耳鳴都有一定作用。
此外,還能促進面部血液循環,增加大腦的血液供應,起到減少皺紋、美容養顏、延緩衰老的作用。
每年進行一次潔牙
還有種很好的牙齒保健方法是潔牙,即人們常說的洗牙。然而,很多人一輩子沒有洗過牙,甚至不知道還需要洗牙,以致有的人40多歲就開始掉牙。
其實,從理論上講,牙齒的壽命應和人的壽命一致。齲齒和牙周病是導致成年人掉牙的罪魁禍首,這兩類疾病不但危害牙齒和口腔健康,由此帶來的牙齒變色、牙縫變大、牙龈出血、牙齒脫落等現象,影響社交形象。
定期潔牙,是治療牙周病的首要措施,不但可徹底清除牙齒上的菌斑和結石,令牙周組織保持健康,防治牙周病,而且,潔牙時,還可發現細小的、不易覺察的牙病,如比較隱蔽的齲齒。在發達國家,潔牙已成為很普及的常規口腔保健。在我國,正常人應每年進行一次潔牙,牙周狀況不好的患者可3個月復查一次。
【專家提示】兒童到醫院進行窩溝封閉,也是針對齲齒的有效防治方法。若已患齲齒和牙周病,一定要及早到正規醫院治療。去淨齲壞組織後,進行樹脂材料補牙能解決齲齒的困擾。
選用刷毛柔軟、末端磨圓、刷頭小、在口腔內運作自如的牙刷,順著牙縫上下方向刷牙,堅持早晚用溫鹽水漱口,適當拔出患牙,服用相應的補腎固齒的保健藥等,都能起到維護口腔健康、改善病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