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精神分析之父”的弗洛伊德,是20世紀醫學史、心理學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然而這位偉人在晚年卻備受口腔癌的折磨,並在極為惡劣的生活質量下度過了他的余生。弗洛伊德61歲時,就發現他的口腔右上颚長了一個小腫物,當時他把這歸咎於戒煙和家人患癌自己受刺激而產生的神經官能症。由此,他又恢復了吸煙。6年後,口腔內腫物越來越大,越來越粗糙,並開始無痛性出血,這時他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去醫院檢查的結果是,他患了口腔癌。弗洛伊德不得不接受手術,可是癌細胞已經擴散,口腔癌已發展到必須切除整個上颚骨的地步。因此,他只得一次又一次手術。當時的颌面整復技術只能大略遮蓋手術後留下的空洞,而無法恢復患者的進食、說話等功能,而且假牙戴上拿下都會刺激周圍組織產生劇烈疼痛,這位為人類作出傑出貢獻的一代偉人,在做了32次癌症手術後,於83歲死於口腔癌。
後人認為,弗洛伊德當初上颚部的小腫物是口腔黏膜白斑。現在已經得知,這種病是最常見的口腔癌前病變之一。所謂癌前病變,是指機體組織的某些病變本身並不是癌,但經過長期的各種刺激,可能轉變為癌。弗洛伊德在癌前病變階段不注意治療並恢復吸煙,加速了白斑的惡變,導致口腔癌的發生。這一原本可能防止的悲劇就這樣發生了。
那麼,口腔癌應怎樣預防呢?口腔科專家、全國專科疾病北京中醫藥治療中心北新橋門診部張燕春主任最近向記者介紹,要預防口腔癌,首先要及時處理好癌前病變,比如口腔最常見的癌前病變有黏膜白斑、扁平苔藓等,前者口腔黏膜表面出現界限清楚的白色斑塊,表面略粗糙,也可發生潰瘍、糜爛,可有刺痛,也可無自覺症狀。扁平苔藓的特點是口腔黏膜上出現有光澤的小白疹構成的條紋,互相交織成網狀或樹枝狀,也可引起黏膜紅腫、潰瘍或糜爛。中醫認為這兩種病均屬於“口瘡”范疇,采用中藥生地、水牛角、當歸、靈芝、冬蟲夏草、板藍板等清熱降火、解毒涼血、養陰生精,對熱毒內盛、氣血郁熱證尤為有效。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如患處突然增大增厚、皲裂、瘙癢、充血、紅腫、出血、疼痛等症狀時,往往是癌變的先兆。
其次,要盡量消除致癌因素,注意消除口腔內的慢性刺激,如及時處理口內牙齒殘根、殘冠、去除不良修復體及過高牙尖等,以免口腔黏膜經常受損傷或刺激而誘發癌變。另外要注意口腔衛生,早晚刷牙,飯後漱口;不吃過燙或過於刺激的食物;戒煙酒;避免精神過度緊張或抑郁。
專家最後強調,早期口腔惡性腫瘤是可以治愈的,中醫藥在這方面有突出的優勢,但到晚期治療效果就很差。前車之鑒要牢牢記取,相信誰也不願弗洛伊德的悲劇在自己身上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