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臭是指呼吸時或張口時散發出特殊異味的一種症狀,好發於中老年人。人的口腔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同通道,作為開放器官其定植細菌種類多達400余種,加之口腔內常有混合性食物殘渣、藥物,口腔溫度、濕度、PH每日變化波幅很大,其微生態環境適宜細菌生長繁殖,會大大增加細菌數量,從而增加口氣的濃度。
正常的口氣應該是清新略帶甜味的,甚至有時還帶有與盛開的栗子花香相似的香味。口臭(malodor)可分為廣義的口臭和狹義的口臭。在英文中的halitosis是指來自胃腸道的口臭。還有一種現象,稱為口臭恐懼症(halitophobia),患者沒有任何客觀的口臭證據,但自覺患有口臭,即精神性口臭。
口臭是一種常見的現象。據美國牙科學會(ADA)1995年的調查,92%的牙科醫生遇到過因口臭而求治的病人;將近50%的牙科醫生每周都會遇到6個以上口臭的病人。在更廣泛的社會調查中,將近65%的人曾經有過口臭的經歷。男性的口臭發病率明顯高於女性,但女性就診人數大大多於男性。許多口臭病人都為此而感到苦惱,到處求醫而不得其法。更多的人則對此缺乏清楚的認識,茫然無知。與此同時,市面上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產品,宣稱可祛口臭而招攬顧客。
口臭的原因
口臭是潛伏在牙面和舌背的厭氧菌在分解蛋白質、肽和氨基酸後,產生帶臭味的,含硫的揮發性成分(volatile sulphide compounds,VSCs)所致,蛋白質中兩個含硫的氨基酸組成成分,即胱氨酸(cystine)和蛋氨酸(methionine分解後產生的含硫化合物主要是硫化氫(hydrogen sulphide)和甲基硫醇(methyl merecaptan)。其次是二甲基硫化物(demethyl sulphide)和二甲基二硫化物(dimethyl disulphide)經研究考證前三者都含有能發揮活性作用的巯基(-SH),在低濃度就能發出強烈臭味,而二甲基二硫化物沒有巯基與口臭的產生基本無 關。此外,還有一些有機酸也與口臭有關,如丁酸(butyric)和丙酸(propionic),以及象吲哚(indole)、甲基吲哚 (skatole)和屍胺(cadaverine)這樣的化合物,其含量的多少一般與VSCs無關。
口腔內至少有82種微生物在代謝過程中能夠產生硫化 氫、甲基硫醇和脂肪酸[3]。這些細菌主要是梭桿菌(Fusobacterium)、嗜血桿菌(Haemophilus)、韋榮球菌 (Veillonella)和齒垢密螺旋體(Treponema denticola)等。加之舌乳頭的存在,大大增加舌體的表面積,舌表面有大量脫落的上皮細胞碎屑、食物殘渣、死亡的白細胞和細菌;龈下菌斑和牙齒鄰面 菌斑表面粗糙,都是厭氧菌理想的藏身之地。細菌的活性部分受到免疫球蛋白的影響。唾液中的IgA能夠抑制細菌活性[4]。
所以,舌面和牙面的厭氧菌的增多可能與IgA缺乏有關。大約有0.1%的人患先天性IgA缺乏。除了遺傳因素外,還有獲得性IgA缺乏的疾病,這些病人容易患呼吸道感染、過敏、關節炎和 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倫多大學在對155個免疫缺損病人的調查中發現,137人有明顯的口臭。口臭關系最密切的疾病是齲病、牙周病和口腔癌。但是,口臭的病因遠不止這些疾病。口腔治療中常 用含丁香油和木榴油的材料,它們在口腔內分解時產生令人不愉快的氣味,而被認為是口臭。睡眠時唾液分泌減少,舌頰肌肉基本上處於休息狀態,也易導致口臭。
還有人發現,飲食習慣對口臭的形成起重要作用。洋蔥、蒜、動物脂肪等食物都會引起特殊的口臭。這種口臭甚至不能靠刷牙清除。有些病人服用某種藥物後會產生口臭,如二甲基硫化物、奎寧和抗組織胺類藥物等。但這些口臭都是一過性的,與食物或藥物有關,所以比較容易鑒別。心理性口臭是病人自我感覺,但實際上並不存在的口臭。此類病人有明顯的心理因素表現。其治療相對困難。
人們普遍有一種錯覺,認為胃腸道疾病也是產生口臭的重要原因。但有一些比較嚴重的胃病,如胃癌、吸收不良綜合征、返流性食道炎等,加上食道封閉不良,常伴有持續性的口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