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種伴有慢性淺表性炎症的皮膚--粘膜角化異常性疾病。皮膚及粘膜可單獨或同時發病。也於兩者同時罹患。少數病例還可見於生殖器,指(趾)甲。本病因發生於皮膚的損害特點是扁平而有光澤的多角形丘疹,融合後如苔藓而命名。發生於口腔粘膜的扁平苔藓因其病理變化,臨床表現,轉歸預後等方面均與皮膚扁平苔藓有較大的差異,近來也有人認為它是區別於皮膚扁平苔藓的一種獨立疾病。
口腔扁平苔藓的主要特征是珠光色條紋,其白紋可向各個方向延伸,或交織成網狀,樹枝狀,環狀等不同形態,或呈斑塊狀,有時可出現丘疹、水疱、糜爛等多種病損,患者自覺粗糙、牽拉或疼痛。組織病理變化是角化過度或角化不變,伴粒層肥厚,基底細胞壞死、液化、變性,基底膜下有大量淋巴細胞浸潤,有時可見基底細胞間變。加上口腔扁平苔藓有一定比例的癌變率,尤其是長期反復糜爛或萎縮的病例癌變率較高,有人認為本病實質上是一種癌前病變。
西醫認為口腔扁平苔藓病因不明,從臨床和基礎的研究中發現可能與病毒或細菌感染,遺傳,慢性肝炎,胃潰瘍等系統疾病,以及免疫亢進等有關。
口腔扁平苔藓的診斷依據主要有:口腔粘膜的白色珠光色條紋或斑塊,慢性病程和組織病理學檢查結果。本病中年女性稍多於男性。
中醫認為口腔扁平苔藓與“口破”、“口糜”相象,也有認為與“口蕈”、“口藓”類似。其發病與內傷七情,外感風熱燥邪有關。例如思慮過度,損傷脾胃,脾失健運,水溫內停,蘊而化熱,熱則生燥,燥勝則干,可導致粘膜粗糙,白色條紋,滲出糜爛,外感風熱,入裡化火,上蒸於口,亦可加重病情。因脾為後天之本,主一身肌肉,開竅於口,肝主疏洩,怒則傷肝,肝陽上亢,耗傷陰血,更增內燥,故本病常責之於脾、肝兩經。
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種皮膚-粘膜聯發疾病。因為發生在皮膚上的損害為有臘光樣光澤的丘疹,叢集為三角形或多邊形,乍一看,很像地上長出的“苔藓”,所以叫“扁平苔藓”;口腔粘膜的表現並不像皮膚那樣如“苔藓”,但因為是同屬一病,故稱為口腔扁平苔藓。口腔學界對此病的定義是: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種原因不明的慢性淺在性炎症的角化性病變。最多見於頰粘膜,其次為舌、唇、腭、牙龈及磨牙後區粘膜。病損主要表現為左右對稱的白色線狀、樹枝狀、環狀或網狀條紋,條紋兩側的粘膜發紅。有時病損發生於舌背可表現為淺灰白色斑塊,同時可伴發白紋。白紋的顏色從灰白到乳白色不等,但都呈白珠光色,很容易辨認。有時上述白色病損可伴有疱或潰瘍,所以在臨床上可以分為不同類型的口腔扁平苔藓。其病程慢性遷延,可以復發,且有癌變可能,屬於癌前狀態。口腔扁平苔藓與皮膚扁平苔藓可以同時發生,或先後發生,也可能單獨發生。但聯合發病並不等於容易發。
小編提醒: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口腔疾病